行情动态
在国内找矿应研究投资条件
2016-10-20 00:19  

对投资勘查的矿种选择,要考虑供求状况

在国内,不同的行政区域,因历史地理、经济发展、文化风俗的差异,矿产勘查投资软环境,有很大差异

环境保护的制约,将成为研究国内勘查投资条件的重要因素

要关注特殊区域投资矿产勘查的条件

为了保障勘查投入顺利和低成本运行,矿产勘查运营条件调查是必不可少的

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,要追求回报

国内勘查投入持续向商业性转变

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,地勘单位的事业费,几乎是矿产勘查投入的**来源,完全用计划经济的方式运作。

上世纪90年代,为了保持勘查投入,国家设立了由财政出资的勘查专项,地质勘查费用进入了事业费加专项投入期。

至本世纪初,企业和市场开始关注勘查投资,事业费投入变得微不足道,地质勘查费用进入专项加市场投入期。由于财政投入的逐步退出,这种方式也将在未来逐步消失。

事业费和专项资金,都是公共财政投入。此投入的性质决定了勘查决策只有两要素,即国家需要和地质条件。例如,上世纪50年代,国家需要就是地勘队员的任务。如兰石棉和压电石英是国防工业重要原料,国家急需。这就是勘查投资决策的前提条件。只要有了寻找兰石棉和压电石英的地质背景,就可以投入。其他的投资条件,都是无需考虑的。

这样一来,国内矿产勘查的投资条件,成了一个未被讨论过的问题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,受地域和工业部门对矿种的限制,地勘单位只能在上级划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。勘查计划层层下达,勘探成果统一安排和各工业部门的设计院衔接。在这种体制下,地勘单位没有必要研究投资条件。

现在,改革开放已近40年,国内矿产勘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,勘查投资渠道也发生了巨变,研究国内勘查投资条件也就提上日程。概括起来说,就是矿产勘查投入以前,要花足够的时间、足够的资金,开展勘查投资条件的尽职调查。

研究矿产勘查投资条件是重中之重

随着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领域,矿产勘查的商业性属性的归位,地勘局队的本质转向勘探公司,突破了地域和矿种限制。各类勘查投资者,包括基金、企业、股市的资金,进入矿产勘查,投向地勘单位和勘查企业,是必然的发展趋势。因此,研究国内矿产勘查投资条件,势在必行。除了找矿地质条件外,根据国内矿产勘查投资特点,还有6个值得关注的问题。

1、对投资勘查的矿种选择,要考虑供求状况。

全球不同矿种勘查投入分布表明,资源储量供应充足的,如铁煤钾盐铝土,勘查的投入比例就很低。不存在产品销路问题的黄金,始终占了近半壁江山。同时要考虑靶区所选矿种的CAPAX和OPEX竞争优势,以及市场容量。矿产勘查也要引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。借用这张卖蛋糕的图,供应大量低品质矿、呆矿,矿业市场是不买账的,矿就砸在勘查投资者手里,即所谓的成果处置率低,形成资源储量的产品过剩。如果地质勘查针对市场需求,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资源储量,那么,地勘经济就可以健康运行,

以煤铁钼三个矿种为例做一分析,根据《2015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》,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5317亿吨。按照巴黎气候大会中国的承诺,有80%的资源储量,将不可能再开采了。铁矿查明资源储量为843亿吨,这些年勘查的铁矿,大多为超深、超贫、超设计能力的资源储量,与全球铁矿价格进行对比,不具成本竞争力,以65美元/吨计,能投入开发的,不足十分之一。钼矿查明资源储量2826万吨,我国钼消费量仅为每年7.5万吨,有必要再找矿,继续囤积一批所谓的大型超大型的钼矿吗?如果不是使用财政投资,投资者还会投资找这些矿吗?下一轮矿产勘查转暖,这三种矿的勘查投资也火不起来。生产了过多的资源储量,过剩积压,往往是自断了地勘单位的生路。地勘业不能自说自话,;国家多么需要矿产资源,而应当深刻反思,我们供应的资源是不是好,成本如何,是不是满足了市场的需要。

2、在国内,不同的行政区域,因历史地理、经济发展、文化风俗的差异,矿产勘查投资软环境,有很大差异。

勘查投资者应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。在有的省区和市县,尽管找矿条件不错,但实施矿产勘查却困难重重,探矿权作为财产权的安全,缺乏保障,勘查成果的处置权益被侵吞。例如,价款处置,政策把控的差异很大。有的省区,正确理解价款的内涵,对不是国家投资勘查、新增的资源储量,不收价款;相当部分的省区,不管投资性质,对新增的资源储量,一律征收价款;还有的省区,在评估的价款上,还要乘上一个大于1的系数。矿床还没有开发,就要先交上一笔巨款,经济矿床就变成不经济矿床。作为自主的勘查投资者,应该避开那些投资条件差、名声欠佳的省区和地方。

3、环境保护的制约,将成为研究国内勘查投资条件的重要因素。

随着经济的发展,地方政府对矿业拉动GDP、扩大就业的依存度下降。而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有了更多的关注。广东高旗岭尾矿库垮坝事故,给地方政府恢复生态和维稳,带来不少麻烦,至今官司无法收尾,影响了该省其他矿床的采矿权审批。潜台词是,对就业税收和环保安全,利弊权衡,投资者情愿不开这个矿。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地区,已出现了这样的趋势。和世界各国类似,环保优先于开发的态势,在不断发展。

勘查地区居民环境意识正在觉醒,对环境保护的诉求越来越高。居民因环境问题反对、制止勘查,也不能简单斥之为;干扰了为国家找矿,要求政府干预。勘查投资者在决策之前必须掂量一下环境因素,对于不该勘查的地方、勘查后不允许开发的地方,要心怀敬畏,望而却步;在研究投资条件时,矿产勘查也要顺应潮流,地质找矿潜力再大也要知难而退。

4、要关注特殊区域投资矿产勘查的条件。

***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,要;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系统。我国西部有大片生态系统高度脆弱地区,包括三江源的保护区。上述地区处于高寒荒漠地带,生态环境一旦破坏,将难以修复,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大事。

此区域,还涉及到许多敏感的民族、宗教的遗迹和事务,加上基础设施缺乏,单位产能建设成本高,高海拔无人区采矿高成本等问题。在此地区勘查,对投资条件要持非常慎重的态度,反复权衡勘查成果处置的可能性和途径;不可抱着先找出矿再寻求解决途径心理。人们对矿产勘查选区要有敬畏之情,矿产勘查有禁区。

5、为了保障勘查投入顺利和低成本运行,矿产勘查运营条件调查是必不可少的。

县级政府对勘查的认识很重要。例如某个地质队声称找到一处潜在经济价值达51亿元的铁矿,县政府认为地质队应对本县做出2.5亿元的贡献不算过分。地质队的错误概念,与地方政府对勘查的误解结合,导致纠纷不断。地方政府的差距很大,例如,同为中部地区的两个县政府,一个像农村大院,一个像美国白宫,其理念与管理,廉洁与效率,必然有很大的不同。勘查区内居民的友好程度,对于推进勘查影响不小。地质勘查需要研究地形气候和补给条件对投资的影响。例如,要避开深切割难勘查的地区。地勘单位、勘探公司在研究投资条件时,必须调查勘查经营的难度。

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,要追求回报。

资本逐利的本质,决定了投资者对勘查成果处置的关切。这些年来,各级风险勘查基金的成果处置率低,使许多财政基金的运转已进入停顿状态。究其原因,一是以国内几十年不变的不因地制宜,用放之四海都用的一般工业指标开展勘查。很多勘查成果根本不经济,不可开发。二是矿产勘查与开发脱节,探到边、打到底,造成过度勘查、过深勘查、过难勘查。例如,某基金项目,正在海拔5400米标高上开展勘查。三是不顾市场容量,形成了大量资源储量;库存。例如,攀西钒钛磁铁矿勘查已知矿体的深部,为几十年以后的矿山准备的资源,当前是不应当勘查的。研究国内矿产勘查投资条件时,必须考虑勘查成果处置的可能性和预设投资回报的路径。

随着国内勘查投资渠道转型,必将带来投资条件理念转型;从争项目、做项目的传统立场和思维,转到经营商业性矿产勘查上来;国内勘查投资决策前,也要做尽职调查,尽职调查的时间和投入,都是必须花费的;地质条件是重要的,但不是**的条件。不仅境外矿产勘查要研究投资条件,现在,国内矿产勘查也必须研究投资条件。

  • 相关资讯